洪大用 | 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1-10浏览次数:1122

摘要

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政府主导、两类主体、快速发展、实践创新和学术导向,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做强做优,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科学规划,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关注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体系、研究生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体系的关系,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作者简介

洪大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北京100816


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7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近千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高端引领与战略支撑作用。从我国研究生教育70年的发展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特点和经验?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这些都要求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显著成就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为标志,现代研究生教育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也有一百多年历史。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就提出了设立大学院的设想,培养专事高深学问的人才。1908年,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就颁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1917年,苏州的东吴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化学硕士学位。当然,这些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都是教会大学,其授予的学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中国的学位。1935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层级结构、学位授予的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不成体系的,发展非常缓慢,1935年到1949年,一共只颁授了232个硕士学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是同步的。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培养研究生。1951年,国家统一招收研究生,当时计划招收500人,其中由中国科学院招收100人,中国人民大学招收200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14所高校一共招收200人。但当年实际上只完成了276人的招生计划。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研究生。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当年招收研究生10708人,到2018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达到273万人,在规模上居于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计授予了86万个博士学位,806万个硕士学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

截至2018年,我国一共批准了738个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有738个单位可以培养研究生,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有545个。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占本科高校的比例以及占整个2663所高等学校的比例还是相对较低的,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在英美等国家,很多高校都可以开展研究生教育,但多数是在硕士层次。

我国的学位授权是按学科开展的。国家现行学科目录中有13个大的学科门类,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在这13个学科门类下,设有111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设有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目前是由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自主设置。按学位授权点统计,现在我国约有1.7万个,包括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有4000多个。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数占全体硕士生招生数的58%,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数占全部硕士学位授予数的54%。这表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我国共授予专业学位硕士283.2万个,专业学位博士4.2万个。

从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原来有相当大比例毕业后去教学科研机构工作。但调查研究表明,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到教学科研机构任职的占50%多一点,全国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的比例约为38%,所以研究生就业特别是博士生就业日益多元。

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数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现有43万名研究生导师,其中10万名为博士生导师。这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160多万名教师中,将近四分之一是可以指导研究生的。

在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在整体上也有基本保证。我国实行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教育部委托专门机构每年组织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为10%2018年的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达96.3%。所以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是有基本保障的。

以上这些基本数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实践,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对象。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要直面改革发展的实践,深入探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这么大的研究生教育,其逻辑、规律和经验是什么,其局限、不足和改进方向在哪里。

二、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

如何看待几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整体上看,可以说是成就巨大,潜力巨大,任重道远。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大致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政府主导。这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特点。198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教育立法。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立法制定学科目录,组织专家开展学位授权审核,指导各高校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计划;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招生计划,通过国家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各相关主管部门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计划、经费支持和办学依据都是由国家主导的,这也是我国在短时间内,能够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大规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

第二个特点是两类主体。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两个教育主体,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其他国家,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由高等学校来开展的,研究机构很少开展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但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科学院系统就是培养研究生的大户。直到改革开放后,根据学位条例,我国研究生教育仍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两个主体。虽然后来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宏观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比例在逐步降低,但依然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个特点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9年以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从世界范围看,最近几十年研究生教育普遍发展较快。以美国为例,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究生培养体量也增加得很快。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几乎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从1978年招生1万多人,到1998年,还只有7万人的招生量。又经过十年,到2009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达到50万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有90多万,其中硕士生招生达到80多万人,博士生招生超过10万人。

第四个特点是实践创新。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我们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根据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调整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例如在学位授权管理方面,我国学位条例并没有规定省一级的学位委员会起什么样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现在我国建立了国家、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三级学位管理制度,省级学位委员会在区域研究生教育的统筹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再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我国原来是没有专业学位的,这样一个学位类型在学位条例中是没有规定的,经过实践中的探索,到今天,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在我国研究生总数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第五个特点是学术导向。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学术导向的。从制定《学位条例》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学术导向。《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些要求都体现出鲜明的学术导向。这种学术导向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我国的硕士生教育与西方国家的硕士生教育不太一样。在西方国家,硕士学位基本上是一个过渡层次的、职业取向的学位,但在我国硕士学位是一级独立的、重要的学位。当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与培养目标的改变,这种学术导向也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学术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毋庸讳言,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论是培养方式还是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参照的,这显然不能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也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这是一个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走过了辉煌灿烂的70年历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也展现出很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政府主导、两类主体、快速发展、实践创新和学术导向,应该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些特点。

三、重视以系统思维深化研究生教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更强,结构更加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平稳协调、更加注重质量,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这个宏观社会背景和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从整体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角度,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角度,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人类文明新时代的角度,研究生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高端,也是引领,还是创新。研究生教育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由大到强的新时代,我们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题就是由大到强、由强到优。为此,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教育研究成果,来支撑、引导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发展模式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一个不断摸索、试验创新的时代,将要进入更加注重系统设计、科学规划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就显得愈发重要。

应该怎样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使研究生教育发展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我认为,研究视角非常重要。新时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需要增强系统思维,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研究视角。

一是要把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体系弄清楚,把体系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师的配备,课程的开设,教材的建设,实验设施,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机制,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等,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要素各自具有什么特点?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能使这个体系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有助于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在这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要有系统的观点,要重视研究生教育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二是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看。整个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再到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相互连接和贯通的体系。应该怎样在这样一个教育体系中看待研究生教育?换句话说,怎样建设一个教育强国的研究生教育?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段的教育有什么区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创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其中既有知识的创新,也有实践的创新。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持续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使命,也只有研究生教育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是本科教育更重要,还是研究生教育更重要?其实,本科教育也好,研究生教育也好,都是培养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果缺乏扎实的本科教育基础,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质量就不能保证;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吸引优秀本科生的平台,我国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就会到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去读研究生。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本科教育,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从规模上讲,本科在校生远远超过研究生,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必须予以重视。第三,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特定阶段,有不少高校短时间内扩招了大量本科生,而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与资源建设等跟不上,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证。第四,重视本科教育也是针对现实中的短板提出的,确实有一部分高校一段时间以来办学方向出现偏差,过度重视科学研究,对本科教育有所忽视。本科教育是我国做好做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所以一定要发展好本科教育。但是,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研究生教育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研究生教育的高度和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的高度和水平,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当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体系建设、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发挥着引擎的作用。我们要从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待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是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在社会体系中去看。教育系统不是封闭的系统,教育始终是在社会中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我们要始终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发展研究生教育。要精准识别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的供给,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多渠道获得支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资源,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来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优化政府支持研究生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使研究生教育更加具有活力,更加高效,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所以研究生教育研究者要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弄清楚,要从社会体系的角度关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是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在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看。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孤立存在的,各国教育的开放、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深入,或者可以说正在形成新的全球性教育体系。某种意义上说,各种全球高等教育排名实际上也是在强化全球教育体系的建构。我国已经是教育大国,但是我国教育的高端也就是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里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是国内很多高校普遍反映博士生的生源不如硕士生的生源,硕士生的生源不如本科生的生源,根本原因就是我国高校培养的最高端的一部分人才去了别的教育体系当中。这就表明,如果我国不能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就会流失最优秀的人才,损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就不能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肩前行。所以我们要在国际体系中看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以上所言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体系,研究生教育与教育体系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与整个社会体系的关系,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都面临一些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

四、努力为研究生教育研究创造更好条件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将积极为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支持。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第一,要推动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数据库来支撑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数据库建设非常薄弱。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做了大量定性的政策阐述,当然也有不少调查研究,但是缺乏非常扎实的定量研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系统的、规范的研究生教育数据库。我们不仅对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数据介绍有限,对国内的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到学位授予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数据积累也是非常不成熟的,这不仅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

第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平台。以《学位条例》颁布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层级已近四十年,规模越来越大,地位日益重要,但相应高水平的研究支撑平台建设不足。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是还不够,希望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参与这种研究平台的建设。这种平台可以是跨学科研究中心,也可以是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各类研究平台的建设,汇聚专家队伍和研究资源,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交流和合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第三,要大力支持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各相关的专业社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学术期刊,还有研究生教育的学术交流会议,都是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服务学术共同体,支持各相关学会、协会的工作,支持相关学术期刊的工作,也支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各种学术交流不断深化。希望学术共同体通过密切互动、相互交流,来凝聚共识,产出更多能够指导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第四,要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是一时一地的事,它是长久的事业,需要有稳定的队伍。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对于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希望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更多的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人才,这样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实践才能够持续发展、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1